作者:张为群  文章加入时间:2016-09-24 15:03:18 浏览数:1196
【梅庵】海上琴缘香江续

 

    今年暑期我们中心为沪上著名琴家吴自英先生和姚公白先生,举办了一场雅集和一场演奏会,目的是希望展示古琴的不同流派与风格,让大家明白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或感觉的古琴只有一种味道。的确,这次参加雅集的人,无不啧啧称赏,而演奏会更是座无虚席,有自全国各地赶来的,也有远自美国的,好不热闹。

缘 起


  吴自英和姚公白两人相差五岁,自小在上海生活,学琴都比较早,偶尔在雅集等场合碰面,后因姚公白到外地工作,交接渐少,吴自英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移居美国,二人从此失去联系,至今阔别将近三十载。直至两年前在好友林友仁先生(著名上海琴家)的追思会上才得以重遇,但匆匆一晤,不及叙旧又再分别。去年,吴自英携家眷来香港旅游,顺道与客居此地的姚公白相会,两人有叙不完的旧情和说不尽的旧话。他们因琴结缘,话题自然离不开琴,更免不了互相切磋观摩一番。吴自英移居美国后,甚少在国内公开演出,大家对他在琴上的认识也仅仅来自2005及2008年出版的两张音乐光盘。他主要继承了梅庵派和虞山吴派的琴风。笔者有幸在去年听到他自由、无拘束的弹琴,像《秋风词》、《关山月》、《长门怨》等在吴自英恰到好处、韵味十足的演绎中,令人感受到与徐立孙有所不同的梅庵琴韵。

幸遇众师

   说来也巧,他们俩都是从小就开始学古琴的,而且同样也很多机会接触到当时琴界的前辈。先说吴自英,十岁左右,在他哥哥学琵琶时,他旁听自学,不料学得比哥哥快。他对琵琶兴趣甚浓,学习快、领悟快,父亲得知后又为他延请了当时沪上著名的琵琶名家孙裕德、卫仲乐与林石城为师。几年后,父亲因在电台上听到古琴音乐,觉得非常典雅,希望他能同时学习,于是找了一位古琴老师,但教了他一段时间,很快便倾囊而尽无以为继。后经其母的朋友介绍,拜他家附近的王吉儒为师。王吉儒的古琴师从徐立孙和吴景略,她的夫婿严隽培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系,亦精于古琴的斫制及修复,因此吴自英除了跟王吉儒学琴外,还跟严隽斫学新琴、修琴。当年查阜西的名琴“一池波”交给严隽培修,吴也参与其中,为他在修琴斫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另外,沪上著名的修琴家冯舜卿原来就是吴的修琴学生。
      王吉儒家其实为文化人的聚脚点,据吴自英说很多著名的琴家例如郭同甫、查阜西、孙宗彭、徐立孙、吴景略、顾梅羹、姚丙炎等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,因此他有幸得到他们在琴艺方面的指点,其中对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孙宗彭和吴景略。不讲不知,孙宗彭是一名生理学及药理学家,是美国滨夕凡尼亚大学的博士,1943年为浙江大学理学院创建药学系,贡献良多。孙宗彭也是梅庵琴派的奠基者王燕卿的学生,他对吴自英的指点颇多。吴由于有机会同时看到两位同为王燕卿的高足孙宗彭各徐立孙弹琴,发现两人的风格颇为不同,孙比较细腻、秀丽,而徐则相对激越、豪放,因此他曾问孙关于王燕卿的琴风,孙形容王是介于他和徐之间。而我们听到吴自英对梅庵琴曲的演绎,确实比较接近他所形容的孙宗彭的特点。至于吴景略,吴自英也受到他不少指点,当时不少人认为他弹奏的虞山吴派曲最具吴老的韵味。


家学渊源

   至于姚公白,学琴也很早,他父亲姚丙炎是当时著名的琴家,打谱成就非常高,今天大家很熟悉的《酒狂》就是他挖掘出来的。姚丙炎作为一位业余的琴家,却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演出活动,包括1959年首次参加的打谱活动——在北京举行的(胡笳十八拍)音乐会;1962年于第三届【上海之春】民乐专场音乐会上弹奏自己整理的《楚歌》和《华胥引》;同年再往北京,作为古琴音乐的唯一代表,在“全国独唱独奏音乐会”中演奏了《楚歌》和《华胥引》;1963年出席了中国音协在就举办的纪念嵇康诞辰1700周年打谱座谈会和演奏会,弹奏了自己打谱的《孤馆遇神》和《乌夜啼》。姚公白占有近水楼台的优势,正式学琴前还玩过不少乐器,其中比较认真学习的是二胡,起先启蒙于一位音乐附中的学生,后又得谊父沈仲章的指导。大概十岁的时候,他父亲教他姐姐弹琴,他躲在隔壁偷听,姐姐学一曲他会一曲,家里没人的时候自己琢磨,某次练习被父亲发现,觉得他资质不错就开始认真有系统地教他,而他从此对古琴就着了迷,以前学过的其他乐器都逐渐荒疏了。
  1969年姚公白插队落户到云南,那时候他只带了一把二胡没带琴,生怕把琴荒废了,就在桌上铺纸画上七根弦十三徽,手弹心唱,把学过的曲都牢牢记住。年底回家,父亲发现他二胡拉得比以前好,而更惊讶的是古琴曲居然没有忘记,于是更著力地教他读谱、认谱字、学古指法,使他在琴学上有飞跃的成长。那次回家待了半年,除了学琴,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当时沪上的琴人,当年姚家也是个琴人聚集点,每逢姚丙炎的厂休日,沈草农、沈仲章、吴振平、石焕堂、蔡龙云、张子谦、冯舜卿、吴景略、吴兆基、徐立孙、吴剑岚、周子沐等或每周出席或偶尔参与。在众琴人济济一堂的时候,姚公白经常被父亲点名弹琴,弹琴往往得到前辈的指点和帮助,广泛听取意见,令他在琴艺上大有长进。有一次放假回家,他在两星期内学完了《广陵散》(二十拍本),并在雅集上抚奏,令不少前辈琴人咋舌,一时传为佳话。

流派多彩


   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上海人文环境特色,孕育出多彩多姿的海派艺术。就古琴而言,1920年秋的“晨风卢琴会”云集了京、沪、苏、浙、川、湘、赣、闽、鄂、豫等各地102位琴人,三天的雅集展示了不同流派的琴韵特徵和运指风格。正如查阜西在其1956年的采访录中所说,当时的琴乐确实存在著显著的风格区别,反观当今琴坛,弹琴者与日俱增,而 传统琴乐流派却逐渐淡化,殊为可惜,值得我们深思。因此,我们这次有意安排两位风格迵异的琴家——吴自英和姚公白分别为我们弹奏多首梅庵派、虞山吴派及浙派姚门、广陵派的琴曲,并在小范围的雅集上,边弹边谈的为我们讲解这四个流派的琴乐特徵,感性与理性的结合,将出席者带到更深远的境地,使人回味无穷。

访问、撰文:张为群




·【梅庵】万里赤城霞——刘赤城先生回忆录
·【梅庵】万里赤城霞——刘赤城先生逝世三周年线上纪念音乐会
·【梅庵】2020年古琴考级证书已到琴院
·【梅庵】《湘妃怨》王紫庐琴谱
·【梅庵】梅庵琴人王宾鲁(王燕卿)
·【梅庵】梅庵琴人徐卓(徐立孙)
·【梅庵】梅庵琴人刘赤城
·【梅庵】梅庵琴人刘铭芳
·【梅庵】梅庵琴人王丹(王紫庐)
·【梅庵】《古往今来唱琴歌》